11月20日上午,衡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郑建新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20余家中央和省内外媒体集中采访,全面介绍了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郑建新表示,衡阳将用好“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
郑建新从产业基础、区位交通、营商要素、历史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衡阳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优势。他介绍,衡阳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全国45个公路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素有“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鱼米之乡”“油茶之乡”的美誉,境内有14所高等院校,20万在校大学生,50万以上的熟练产业工人,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交通优越,营商要素优备。
郑建新表示,今年6月李克强总理来衡考察时对衡阳良好的营商环境给予肯定,嘱咐衡阳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衡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对接沿海地区、对接500强企业,出台了招商“黄金30条”、工业优惠政策30条,每年拿出一亿元引进人才,壮大“人才雁阵”。特别是下大力气优化政策环境,以最强执行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在2017年全国434个放管服改革城市评比中,衡阳名列第19位。下一步,衡阳还要进一步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确保“围墙内的事企业做,围墙外的事政府管”,以保姆式甚至母亲式服务,为企业提供最佳营商环境。
“带血的GDP我们不要,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我们不要。”郑建新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衡阳并没有盲目去引进企业,而是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围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挑商选资”,利用我市资源丰富的优势,成功探索出了全产业链招商模式,让来衡投资的企业互为补充、共赢发展,奠定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郑建新表示,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使衡阳在原来的“湘南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基础上成功扩容升级,也让我市从“单兵作战”变成了“集团作战”,有利于我市明确目标定位,找准产业方向,更好参与区域分工协作。衡阳将用好“金字招牌”,立足自身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