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正青春 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唤醒希望的田野

 改革开放40年来,衡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三农”工作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开创了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生活显著改善的新局面。

  3d墙绘,全域花海,特色农庄,一走进网红村落——南岳红星村,一个山清水秀、苗木林立的“诗画”红星就展现在眼前。近年来,红星村大力推进“三边”绿化,在道路沿线种植花卉树木,引导村民加强庭院美化绿化,集中连片开发油菜花、葵花、风华玫瑰等绿色生态产业。

  同时,加紧打造环村骑行绿道和滨水休闲步道体系等工程。这个曾经贫穷闭塞的小村落,如今正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崭新面貌喜迎八方来客。村庄美了,游客多了,许多以前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发展种养殖,办起农家乐。如今,村里的许多人盖起了高楼,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的新农村画卷正在红星村徐徐展开。

  农村美了,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在衡阳县长安乡长市社区,过去一到雨天,小河流便会涨水淹没田地;旱季却常常淤堵、杂草丛生。为改善这一情况,市农开办为村里修砌渠道14条,长达16.26公里。

  衡山县九观桥水库也结合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和建设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如今,已成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的中型水利工程。

  40年来,全市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全市建成各类水利基础设施94.50万处、修建水库271座,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1.1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0.13万亩,解决了346.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村村通电、通网、通车,农村公路从4631公里增长到18024公里,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到100%、4G覆盖率达99.8%。

  回顾40年发展历程,衡阳作为农业大市的地位也在稳固提升,7个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国油菜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油茶产业重点示范县行列,农业产值、粮食收购量、油茶产量、生猪出栏量、肉类总产量、家禽出笼量稳居全省第一,多项工作在全国全省创造“衡阳经验”。随着时代的变革,我市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也大幅提升。

  40年来,农业生产从人扛肩挑牛耕转变为 “机器代人”“机械耕作”,全市农机总动力619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16.9倍;农机作业服务面积485万亩,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1%,其中水稻、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75.4%、58.2%,实现了从育秧、耕田、插秧、收割、粮食转运到烘干的全程机械化。

  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衡阳也在大力发展油茶产业,致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常宁市西岭镇桐江村也因大规模低改油茶林,将昔日抛荒的油茶林变成了村民脱贫“摘帽”的“致富林”,村里的贫困户仅靠种植油茶每年收入就达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