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峥嵘岁月,40年光辉历程。10月23日,“衡阳正青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市组织和人才工作成就新闻发布会召开。细数多年来组织人才工作创造的一项又一项“衡阳经验”,收获的一项又一项“雁城荣誉”……全市组织人才工作在党建基础、干部选任、从严治党、人才队伍方面工作与祖国一道奋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40年来,衡阳党建基础全面夯实
全市基层党组织由1080个增加到17387个,并涌现出衡南县谭子山镇工联村等一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总数由15665人增加到364696人,其中女性增加到70923名,占20%;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增加到107219名,占30%。打造了一批响当当的衡阳党建品牌, “四会四议”民主管理机制、“三有两评”工作法、“三村”工程、远教站点“四加六代”模式等经验在全省、全国推介。基层组织保障水平大幅提高,2018年全市村均运转经费达到16万元/年,城市社区平均运转经费达到50万元/年,分别是2008年的5.7倍和7.1倍。农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从2014年的人均每月800元增加到2800元左右,社区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从2014年的人均每月1900元稳步增长至3300元以上。党建制度建设成果丰硕,出台了基层党建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点责任制、 “双述双评”制度、党建工作网格化管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到家门口服务”、机关干部下基层大走访等一系列制度文件。
40年来,衡阳干部选任日益规范
选人用人导向正确鲜明,重点做到四看,即:看政治品德,看工作实绩,看综合素质和作风,看廉洁自律。量化考德开全国之先河,工作经验被中组部选入《市县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在2016年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中,54名优秀基层干部走上县处级领导岗位。注重正向激励,今年5-6月份,在全市范围内选树了13名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严格执行干部选任预审及备案制度,认真抓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2015年以来共受理干部选任预审8549人,抽查市管领导干部及拟提拔处级干部考察对象1537人,预审否定43人次,暂缓或取消任职22人次,14人因“带病提拔”问题被追责。注重在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近三年共择优选派129名年轻干部到省直部门、市直部门、乡镇(街道)及金融机构挂职锻炼。
40年来,衡阳从严治党持续深化
先后开展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活动,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形成了推动全市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制定干部谈心谈话、领导干部上门家访、定期健康检查、实绩档案和廉政档案等11项制度措施,各级领导干部与干部职工谈心谈话5万余人次,开展上门家访3万余人次,建立市管干部实绩档案1663份,廉政档案33份,参加干部定期健康检查的单位350家,参检干部职工19941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重拳整治“三超两乱”,累计消化超职数配备干部2918人,受到省委组织部高度肯定。大规模培训干部,市本级主体班每年培训人数从1983年的60人增加到2018年的5420人,培训阵地从市县委党校延伸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井冈山干部学院及新加坡等地。
40年来,衡阳人才队伍量质齐升
2018年4月,大力实施“人才雁阵”行动计划,每年安排不低于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8年7月26日,正式开通人才服务窗口。目前,衡阳人才总量已达到22.1万人,较2010年增长29.4%。其中在衡工作或与衡阳建立合作关系的两院院士2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50人,省“121人才工程”人选55人。全市共建立院士工作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业服务平台16个。从2008年至2018年,累计接收省科技特派员64名,选派市、县科技特派员共2289名。
站在新时代的发展起点,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统筹推进全市组织和人才工作,为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打造最美地级市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